第(3/3)页 所以你要是在渤海府推行免税的政令的话,相信有很多活不下去的商人,愿意到渤海府安家落户。 还有一些海商,会跑到渤海府,完成大宗买卖交易。 只要你渤海府出具了征税的文书,他们就能避开其他地方的豪门大户的压榨。” 苏洵听完了苏程氏的话,脸色十分难看的道:“收商税的权力,成了一桩买卖?” 苏程氏点了点头,“就是一桩买卖。你刚才不是问我,有没有人借着此事偷税漏税吗?那妾身就告诉你。 有,有很多。 只要是扑卖到了收商税权力的豪门大户,一整年都不需要交税。 一些家大业大的人,他们扑卖收商税的权力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交税,借此赚钱,只是次要的。” 苏洵脸色阴沉的道:“难怪杜甫会说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 苏程氏迟疑了一下,道:“杜甫所在的杜家,也算是朱门,你我也算是朱门。” 苏洵脸色瞬间黑了。 苏程氏继续道:“先生既然将渤海府的税收的权力给了你,那么渤海府内的税如何收,就是你说了算。 其中的利益,超乎你的想象。 所以有税收的权力在,你很容易能为渤海府拉来一大批商人。 也很容易能借着他们的手,购买到很多粮食。” 苏洵像是没有听到苏程氏的话一般,咬牙道:“朝廷的商税律法有问题。” 苏程氏闻言一愣,急忙对苏洵道:“夫君,你可别乱来。有道是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商税律法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庞大到你难以想象。 你若是向朝廷申明此事,不论朝廷理或者不理,你都会被天下所有的豪门大户针对。 豪门大户立足于世,一是官,二是商。 大部分豪门大户,家中有人为官,有人从商,几乎是相辅相成的。 你一旦被惦记上,你和公公的仕途就完了,景先和轼儿的仕途,恐怕也会跟着受牵连。 我程家的生意,恐怕也会遭到各种打压。” 苏程氏提到了苏景先和苏轼,苏洵眼中突然浮现出了担忧之色。 苏家子嗣有些不太平安。 苏程氏第一胎,生了一个女婴,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。 第二胎也生了个女儿,有些先天不足,是个药罐子。 第三胎生了个男孩,就是苏家大郎苏景先。 只是苏景先情况也有些不对,如今也患上了病。 第四胎又生了一个女儿,为了避免中途夭折,苏洵都没敢给起一个正式的名字,只是八娘八娘的交着,希望好养活一些。 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正式名字的缘故,还是因为上天庇佑,苏八娘倒是健健康康的。 第五胎便是苏轼,苏洵调任儒州知州,带着苏程氏离家的时候,小家伙才五个月大。 若不是家中有奶娘,恐怕苏洵得带着苏轼上任。 苏轼由于太小,所以至今还看不出什么问题。 但前面的子女,不是夭折就是先天不足,再就是后天患上重病。 所以苏洵心里十分担忧。 寇季是不知道此事,寇季若是知道此事,一定会用眼角将苏洵给夹死,顺便以苏洵夫妇为例子,给自己的儿女做一下科普。 告诉自己的儿女,十五岁的坏小子,祸害人家十四岁的丫头,生下的孩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。 当然了,苏洵和苏程氏的婚姻,在大宋并不是特例。 反而是十分寻常。 大宋大部分的男女,都是这个年龄段成婚生子。 也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生下的孩子的夭折率很高。 毕竟,两个身子骨发育还没有健全的人,一起结婚生子,肯定不会有好结果。 然而,包括苏洵在内的大部分大宋人,根本不知道这一点。 所以他们总会将孩子的夭折,归根于上苍。 觉得是上苍不给他们为人父母的机会。 事实上都是他们自己在造孽。 苏洵想到了自己的子嗣,心里的伸张正义的雄心也就少了不少。 他盯着苏程氏苦笑着道:“你说得对,我们也是朱门。朝廷真要是动商税律法的话,我们也会跟着吃亏。 说不定我们以后就没办法锦衣玉食的生活。 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’的话也对,我只是一个还没上任的渤海府知府而已。 名为知府,辖下的百姓,也不过是比我大宋腹地一些大一点的州多一些而已。 所以我顶多是一个大号的知州。 我只需要想办法将我治下的百姓养活就行了。 商税律法的问题,那是先生那种中枢的重臣才操心的事情。 也只有先生那种人,才敢动商税律法。” 苏程感受到了苏洵心中似乎有一股不平之气,心疼之余,出声提醒道:“夫君若是觉得胸膛的怨气难舒,可以将此事告知给先生。 先生以后若是处理此事,也算是夫君出了一把力。” 苏洵看向了苏程氏,叹了一口气道:“我不想去害先生。得罪天下所有豪门大户,官家也未必撑得住,更何况是先生。 先生从出仕到如今,为我大宋做了不少事情。 我大宋能有今日,先生当居首功。 先生若是能一直活下去,肯定能为我大宋做许多事情。 所以我不能将此事告诉先生,让先生去得罪人,遭人针对。” 苏程氏听到此话,神色有些黯然的道:“是妾身失言了……” 苏洵摇头道:“不怪你……” 顿了一下,苏洵唏嘘的道:“希望有一日,先生能有力量改变这个世道,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。” 苏程氏顺从的点了点头。 苏洵唏嘘过后,看向了苏程氏道:“你去信一封,给老泰山,让他购买一批粮食,沿海运到渤海府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