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87章 士农工商四个字的分量-《北颂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辽地产出的皮毛、药材等物,也能通过海船,运送到我大宋其他地方,或者贩卖到高丽等地。

    若是操作得当,渤海府说不定会成为此地最繁华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寇季问道:“苏洵可是想要通过免税,吸引那些商人?”

    包拯缓缓摇头。

    寇季有些意外的道:“苏洵不打算免税?”

    包拯点头道:“学生和苏洵仔细聊过,发现我大宋的商税税法有缺。若是免税的话,必然能吸引很多的商人过来。

    只是免税更多的是让那些商人钻空子。

    虽然能为渤海府带来一些收入。

    但那些商人只会将渤海府当成一个驿站,来了就走。

    顶多只是让渤海府一两州之地短暂的繁华起来,没办法让其他地方繁华起来。

    所以免税的话,对渤海府发展的益处并不大。”

    寇季听到这话,沉吟着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大宋商税税法有缺陷,寇季在很早之前就知道。

    苏洵和包拯能发现此事,他倒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因为在大宋朝,只要是留心商税和商人的人,都知道这一点。

    只是没人为此事奔走,也没有人奏请朝廷重新制定商税律法。

    因为朝廷每年通过扑卖收税权,能获得一笔收入。

    虽然不多,但胜在稳定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商税税法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十分庞大。

    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    只要是大宋官员,几乎家中都在做生意,都有一定的商产。

    就拿包拯而言,家里并不像是许多演绎话本里说的那么贫寒。

    包拯家里也算是小地主。

    家里除了广阔的良田意外,还有一些铺面。

    那些铺面都做着生意。

    其他的官员自然不必多说。

    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铺面,做着各种生意。

    所以朝廷要动商税税法的话,就等于是在触及满朝文武,以及所有豪门大户的利益。

    其中难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苏洵和包拯能在发现了商税税法中有缺陷,并且告知给他这个有能力影响商税税法的人,寇季心里很欣慰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揭开此事。

    但他们将此事告知给了自己,那就说明他们二人对商税税法有看法。

    随后文制革新的时候,要是动商税税法,那他们两个就是可用之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既然不打算免税,那你们打算如何吸引商人?”

    寇季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包拯直言道:“减税,给他们提供做生意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减税?”

    寇季思量着道:“朝廷如今的商税税收,是二十抽一,你们准备减到什么地步?”

    “三十抽一!”

    “不算太低,也不算太高。”

    寇季点着头道。

    旋即,寇季继续问道:“那你们打算如何给他们提供做生意的地方?”

    包拯沉声道:“无偿送给他们。”

    寇季沉默着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包拯急忙道:“如今渤海府地广人稀,俘虏们现在可做不了生意,所以渤海府内的大部分城池都是空的。

    那些宅院、商铺,几乎都没有用。

    俘虏们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要开荒、捕鱼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也用不上。

    与其看着那些宅院和商铺荒废了,不如送给商人,吸引他们过来。”

    寇季笑着开口道:“你不必急着解释,我又没说不答应。”

    无偿将宅院和商铺给商人的事情,若是奏请政事堂的话,政事堂一定不会答应。

    商人社会地位低,再加上‘无商不奸’的话一直在盛传。

    所以大宋朝其他人对商人都不太友好。

    朝廷在针对商人的时候,奉行的规矩很另类。

    那就是宁愿不得好处,也不让商人占便宜。

    甚至一些迂腐的官员都不愿意聊跟商人有关的事情,一旦聊到了商人,就是批判。

    包拯就是怕寇季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一样的,所以才急于解释。

    说来也怪,大宋朝几乎所有官员家里都有生意,但他们却一直看不起生意人。

    大宋朝上上下下,愣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这种情况有问题。

    反而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。

    寇季在笑着安抚了包拯以后,道:“你特地赶过来找我,主要是为了房契和地契的问题吧?”

    包拯几乎毫不犹豫的点头。

    渤海府如今虽然归苏洵和包拯管,他们几乎能决议渤海府内九成九的事务,但是有一些事务就没办法决议。

    其中就包看房契和地契的问题。

    古人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,有完善的律法,往往私有财产都和人命挂钩,历朝历代在这方面的监管也十分严格。

    衙门里的田产、财产官司的审讯,有时候比人命案还要严格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如此,房契、地契方面的监管力度也很大。

    苏洵和包拯要无偿给商人们房产和田产的话,必然会出具房契和地契给商人。

    此事必然会传到朝堂上。

    背后引起的热议和反向也比较大。

    若是没人撑腰的话,肯定会出事。

    所以,苏洵和包拯需要寇季认下此事。

    寇季如今主掌燕云十六州和辽地的一切军政大权。

    他做出的决定,朝堂上的文武即便是有异议,也只能议一议。

    想要拨动正反,除非先将寇季手里的军政大权给剥夺了。

    所以寇季认了此事,啥事没有。

    苏洵和包拯若是认了此事,铁定罢官。

    寇季知道其中的含义,所以在包拯点头以后,笑着道:“放手去做吧。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,城池里的商铺和宅院可以无偿给商人们,但是城池外的地方,绝对不能无偿给商人们。

    商人们要用,也只能租借。”

    包拯见寇季答应了,脸上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
    寇季认了此事,他和苏洵就能放心大胆的吸引商人到渤海府了。

    寇季见包拯笑容灿烂,便感慨道:“商人在大宋还真是不受待见,若是将那些宅院和商铺分配给百姓的话,也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。”

    包拯重重的点头。

    士农工商,商人处在最低层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